2020年我国要建成小康社会,不是要建设,而是要建成。这是新中央领导班子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我认为,公民的个人财产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银行储蓄财产,居住或投资房产财产,证券投资财产。
记得在党的“十六中几次全会”上就提出“要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至今七,八年过去了,我们大家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了没有?增加了多少?我们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人们的储蓄是增加了(物价也飞涨了),房产财产是飞涨了(大多居民仅一套),证券投资财产是缩水了(说缩水是客气的,应该是斩到腰甚至斩到大腿了)。
我们细心考量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得出一个结论:储蓄增加加上房产增加减去证券缩水等于收入翻番?------我说:不能!不能想象在居民证券性财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会有储蓄的大幅增长,会有房产的大幅增长,而且还要实现翻番。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要在三者的协调增长前提下才能够实现总体翻番。
过去十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从十万多亿元增长到五十万亿元,证券市场却从十年前的两千多点发展到今天的“要救救我(1995点)”,被全世界所嘲笑。
小康社会是什么?是老百姓不仅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且有积累财富的能力。国家要有为老百姓实现财产性增长(翻番)提供手段和条件的领导能力,这样才能使老百姓从储蓄,房产,证券的收益中感觉到生活的尊严和幸福,收益越快越多,这种感觉就越强,反之,亦然!
中国要建成小康,中国的证券市场必须“一马当先”率先实现小康。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股市向好,向好,再向好!我们不排斥股市震荡,但是向好再向好是必须的,没有这一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十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给予中国企业的“圈钱”速度是举世罕见的,同样,消灭中小投资者的“隔肉”速度也是举世罕见的。我曾经说过,在中国股市里是不能宣传“三个代表理论”的。这一事实,现在连我们最高层的证券管理者郭树清主席也在庄严的十八大上承认“有责任”了。
承认了就好,就怕不承认,历史是混不过去的。承认了,就有改正的前提和勇气,有了共识,就会产生决心和措施。“隔肉的中国投资者”是宽容的善良的,他们一次次地容许管理层“补考”,可管理层却一次次地“不及格”。现在好了,目标明确了------“翻番”!时间明确了-------“八年”!“学习十八大”的考卷发下去了,我们拭目以待。
从2012年至2020年的发展目标区间看,现在股市的1995点是否是一个机会呢?
2012.11.24.
评论